十年前,在北京一个不到十平米的地下室里,同城大学生我们的创始人李明(化名)对着仅有的两台电脑和满墙的草图,对他的合伙人说出了那句被嘲笑了无数次的话:“我们要做一个能改变大家生活方式的品牌。”
当时,得到的回应是沉默,然后是善意地劝解:“先活下去再说。”
十年后的今天,当我们的产品走进千万家庭,当“XX”(品牌名)成为一个品类的代名词时,我们总会想起那个地下室里,微弱却倔强的灯光。今天,我们想和你聊聊,那个“不靠谱”的梦想,是如何一步步照进现实的。
第一年,我们称之为“绝望的寻找”。 没有资金,没有资源,有的只是一腔热血和一个模糊的方向。我们做过最傻的事,就是拿着粗糙的样品,一家家地去敲潜在供应商的门,90%的时间连门都进不去。吃过最多的,是公司楼下那家永远味道不变的牛肉面,不是因为好吃,是因为便宜。
转折,发生在第三年那个崩溃的夜晚。 核心技术的瓶颈迟迟无法突破,团队士气低落到了冰点。李明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整整48小时,当他拿着那个小小的、终于能稳定运行的芯片走出来时,胡子拉碴,双眼通红,却笑得像个孩子。他说:“看,它活了。”那一刻,我们知道,我们守护的不是一个产品,而是一个新生的生命。
真正的爆发出现在第七年。 我们抓住了消费升级的浪潮,TG中文频道那句“为美好生活而生”的Slogan,不再是一句空话,而是我们与用户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。我们收到了第一封用户感谢信,一位妈妈告诉我们,我们的产品让她的孩子爱上了喝水,解决了她多年的烦恼。这封信,被我们打印出来,贴在了公司最显眼的位置。它提醒我们,所有的技术、所有的设计,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人。
十年,我们从地下室搬到了明亮的写字楼,团队从3人发展到300人。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:比如对产品细节的偏执,对用户反馈的珍视,以及那个看似“不靠谱”的初心——用创新,让生活更美好。
这条路,我们走了十年。感谢每一个你,陪我们点亮了这场梦。未来,还有更多的十年,我们邀你一同见证。https://a952354.github.io/